|
探访江苏无锡太湖生态清淤:部分淤泥“变废为宝”中新网无锡6月20日电 (记者 孙权)“湖底的淤泥经脱水固化处理后,既可成为园林绿化的原料,也可制成生态环保的建筑材料,尾水经人工净化处理后,还能达标流入内河,一举多得。”20日,在无锡梅梁湖(犊山口)应急清淤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袁坤坤向中新网记者讲述了太湖湖底淤泥“变废为宝”的全过程。 太湖底泥富含氮、磷等物质,是主要内在污染源。清除湖底表层底泥,可使湖泊内源污染大幅减少,抑制底泥中污染物释放对水环境的影响,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 作为太湖治理最关键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之一,2007年以来,无锡累计完成太湖生态清淤约3000万方,累计打捞蓝藻约1850万吨,年均调引长江水入太湖约7.5亿方,2021年26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太湖无锡水域水质藻情达近10年来最好,高质量实现连续14年安全度夏。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到2020年这13年间,无锡先后完成了太湖生态清淤第一轮一期、二期工程和第二轮一期工程,共清淤2300万立方米,占同时期环太湖周边城市清淤总量的70%。 “今年5月底,我们启动了太湖生态清淤二轮二期工程,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无锡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无锡将实施梅梁湖、贡湖、竺山湖和太湖西沿岸湖区生态清淤工程,清淤面积约80平方公里,清淤量约1804万方,总投资约36亿元。 根据安排,2022年度,无锡计划清淤总规模约347万方。其中,梅梁湖(犊山口)区域清淤规模约22万方、梅梁湖小湾里水厂西侧及月亮湾区域清淤规模约200万方、宜兴太湖西沿岸区域清淤规模约125万方,总投资约6.94亿元。 和以往进行的清淤工程相比,无锡此轮清淤工程不仅体量浩大,清淤过程和淤泥处理也都有了变化。 以梅梁湖(犊山口)应急清淤工程为例,该工程项目部现有8台淤泥固化设备,每天处理的淤泥量约为4800方,可形成约1600方的泥饼。 “这些泥饼经过深加工处理后,就形成了你现在看到的砖块、免烧陶粒。”袁坤坤介绍,该项目部正着手再增加8台淤泥固化设备,以期加快湖底淤泥“变废为宝”的速度。 尾水进入进入生态净化池(渠)后,经处理可直接排放至内河。 在尾水处理方面,淤泥固化产生的尾水首先在尾水调节池中得到均衡,再采用活性污泥与接触氧化相结合的方式在生化池进行除磷脱氮处理,系统出水通过滤坝过滤水质降低悬浮物后进入生态净化池(渠),然后利用水生植物进一步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硝态氮以及可溶性磷酸盐,合成自身蛋白质、DNA等物质,可显著提高水体透明度并起到一定的水质涵养作用。 “现在大家看到的净化尾水是非常清澈的,可以达到Ⅳ类水标准,这些水先排入内河,然后再流入太湖。”袁坤坤说。 据悉,为推动太湖水环境持续改善、确保太湖更高质量实现“两个确保”,无锡已确定今年要实施189个治太重点项目,涉及饮用水安全、河道综合整治、美丽河湖建设、蓝藻湖泛应急防控、重点水利工程、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9大类,年度计划投资101亿元,是2021年投资额的2.6倍。(完) (中国新闻网) |